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采集时间:在 6 月中旬,当红梅果实成熟,果皮由绿转黄时进行采集。过早采集,种子未充分成熟,会影响发芽率;过晚采集,果实易掉落或被鸟类啄食。
处理方法:将采集的果实堆放腐熟,待果肉软化后搓洗,去除果肉和杂质,得到纯净的种子。然后将种子用清水浸泡 2 - 3 天,每天换水,使种子充分吸水。
二、播种前准备
苗床选择: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背风向阳的地块作为苗床。
土壤处理:对苗床土壤进行深翻,深度约 20 - 30 厘米,同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如每亩施入 2000 - 3000 千克的农家肥,再掺入适量的过磷酸钙,以提高土壤肥力。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做成宽 1 - 1.2 米、高 20 - 25 厘米的苗床。
三、播种
播种时间:红梅种子适宜在秋季播种,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此时气温逐渐降低,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作用。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在苗床上按行距 20 - 25 厘米开沟,沟深 3 - 4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播种量约为 10 - 15 千克。播后覆土,厚度约为 2 - 3 厘米,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四、播后管理
覆盖保湿: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一层稻草或塑料薄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防止水分蒸发和低温冻害。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一般每周浇水 1 - 2 次,以浇透为宜。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床,及时防治病虫害。如发现蚜虫,可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 1500 倍液喷雾防治;发现立枯病,可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 800 倍液灌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