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的种植方法

由 爱花网分享到 发布于2025-02-24 来源于养花知识

蓍草图片

蓍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1、选地整地:蓍草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选好种植地后,先将土壤深翻 20-30 厘米,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每亩施用量约 2000-3000 千克,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耙平作畦,畦宽 1-1.2 米,高 15-20 厘米,畦间留 30 厘米左右的排水沟。
2、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蓍草种子细小,宜在春季(3-4 月)或秋季(9-10 月)进行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与适量的细沙混合均匀,以增加种子的流动性,便于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 20-25 厘米开浅沟,沟深约 1-2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最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度下,种子一般 10-15 天左右即可发芽。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春季或秋季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将其挖出,抖去根部泥土,用刀将母株分割成若干小丛,每丛至少带有 3-5 个芽。将分割好的小丛分别栽种到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 20-25 厘米挖穴,每穴栽 1 丛,栽后覆土压实,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新株成活。
3、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采用种子繁殖的,当幼苗长到 5-6 厘米高时,进行间苗,将生长过密、弱小的幼苗拔除,保持株距 10-15 厘米。当幼苗长到 10-15 厘米高时,进行定苗,每穴留 1 株健壮的幼苗。
中耕除草:在蓍草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中耕深度宜浅,避免损伤植株根系。一般在幼苗期和生长前期,中耕除草次数宜多,后期可适当减少。
浇水施肥:蓍草喜湿润,但不耐积水,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在生长旺盛期,可每隔 1-2 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如腐熟的饼肥水或复合肥溶液,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开花。
修剪整形:在蓍草生长过程中,可适当进行修剪整形,以保持植株美观。如在花后及时剪掉残花,减少养分消耗;对生长过密的枝条进行疏剪,增强通风透光性。
4、病虫害防治:蓍草的病虫害较少,但在高温高湿季节可能会发生根腐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对于根腐病,要注意排水防涝,避免土壤积水,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等杀菌剂灌根防治;对于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粉锈宁等杀菌剂喷雾防治。对于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TAG标签: 蓍草
上一页:上一篇:铃兰花几月份栽种最好
下一页:下一篇:巴西木有毒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