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采集与处理
采集时间:秋季,白玉兰果实成熟,聚合蓇葖果由绿转红且开裂时,是采集种子的最佳时机。此时种子已发育成熟,利于后续萌发。
取种处理:采集后将果实置于阴凉通风处,待其自然开裂,取出种子。种子外层有红色假种皮,需用草木灰水或碱水浸泡 1 - 2 天,搓洗去除,洗净后晾干。因白玉兰种子有休眠特性,需进行沙藏处理打破休眠。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处,先铺一层 10 厘米厚湿沙,放上种子,再覆 5 - 10 厘米厚湿沙,保持沙子湿润,沙藏时间约 2 - 3 个月。
播种准备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且呈微酸性的地块。避免选择低洼易积水或碱性过重土壤,否则易致根部腐烂,影响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
整地施肥:深翻土地,深度约 30 厘米,使土壤疏松。结合翻地施入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每亩施 2000 - 3000 公斤,然后耙平作畦,畦宽 1 - 1.2 米,长度依地形而定,畦面要平整,以利排水。
播种方法
时间:春季 3 - 4 月,气温回升且沙藏种子露白时播种。此时气候适宜,种子萌发力强。
方式:多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 20 - 25 厘米开沟,沟深 3 - 5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种距约 5 - 7 厘米,播后覆 2 - 3 厘米厚细土,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随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覆盖稻草或地膜,以保温保湿,促进种子萌发。
播后管理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天注意排水防涝。
施肥:幼苗长出 2 - 3 片真叶后,开始追肥,以稀薄氮肥为主,如尿素溶液,每隔 15 - 20 天施一次,促进幼苗生长。
间苗与移栽:幼苗长出 4 - 5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保持株距 10 - 15 厘米。待幼苗长到 30 - 50 厘米高时,可移栽定植,选阴天或傍晚进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