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分布于我国中、南部地区,喜肥沃的酸性土壤。乔迁北方之后常出现生理性病害——“缺绿症”,叶片变黄以至全株枯死。
缺绿症状 栀子花引至北方后,因土、水偏碱,从第二年起发生一系列变化,开始生长缓慢,叶片暗淡无光到幼叶变黄,不能正常延展,中部叶片变淡,进而幼叶变为黄白色,小而薄,中部叶色黄绿,下部叶片稍淡,延叶脉呈现条状较深绿色。第三年症状逐渐加重,植株几乎停止生长,幼叶近乎白色,中部叶片变黄,下部叶片黄绿色,延叶脉的条状绿带亦逐渐变浅。继而幼叶尖端和边缘出现褐色块状或带状坏死斑,中部叶片变为黄白色,下部叶片变黄。最后叶片凋落,枝条梢尖枯死,枯死部位逐渐下延,直至全株死亡。
致死原因 其叶黄枯死现象为缺铁所致。因栀子花本来生长在南方酸性土壤中,铁以氧化态和亚铁形态存在,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北方土壤含碳酸盐较多,呈中性或碱性反应,在这种土壤中,铁以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因其不溶于水,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同时在这种土壤中,铁往往和碳酸根结合,生成碳酸铁盐,亦难溶于水。所以栀子移来北方往往因缺铁而叶黄枯死。
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含铁的酶类进行活化,因而缺铁后即阻断了叶绿素的合成。铁具有高价和低价相互转化的特性,所以它参与植物的氧化还原过程。此外,铁又是某些氧化酶的成分,在呼吸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所以一旦缺铁,这些生理过程就要受到影响。
缺铁症状首先表现于幼叶,是因为铁进入植物体后,多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处于被固定状态,不易转移和再利用,所以铁不足时,开始老龄叶片往往不表现症状,只有在极度缺乏时,才缓慢的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