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病菌侵染叶片、茎和花蕾。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病斑圆形,椭圆形、不规则性,直径为4—5毫米,呈红褐色下陷,渐转灰白色。严重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分生孢子),叶片枯黄下垂,但不脱落。病斑生长于茎部并环剥时,发生枝枯症。花蕾受侵染时,花苞上产生圆斑,并有黑色霉层,枝梗上产生病斑,造成花蕾枯死。
(二) 病原菌 系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病菌。分生孢子有纵横分隔,生长适温为26℃。
(三)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6月间开始发病,8~9月份发病最重,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植物体。霉雨季节及雨水多的年份,病害易于流行。栽培过密也易发病,温室内栽植可终年发病,衰老的叶片也易感病。据上海植物园观察,北京细叶品种比当地阔叶品种较为耐病。草体柔软,叶形宽,花形大的品种易感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抗病品种。
2.加强管理,注意抹芽整枝,摘除病叶,摘花后留下的残茬上喷药或涂以1%波尔多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任选一种即可,每1~2周喷涂一次。保持透光。
3.避免向植株上喷水。
4.喷施1:1:100波尔多液4~5次,效果明显,喷50%代森铵1000倍液也有一定效果。
5.与水稻轮作,效果良好。
6.增施磷钾肥料,增强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