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柏斌 杨承龙报道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兰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论是高山密林,还是房前屋后,都有可能寻觅到兰花的踪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分布在西双版纳境内的兰花多达115个属426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由于生境的恶化等多种因素,该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兰花处于受威胁的状态,保护野生兰花已迫在眉睫。
兰花在地球历史上已有8000多年,种类有2.5万种之多,中国有1400多种,西双版纳地区分布的兰花种类非常丰富,有115个属434种。这些兰花除了姿色诱人,备受人们钟爱之外,有的还具有异常复杂有趣,如最常见的‘多花脆兰’,被发现竟然是从天而降的雨滴帮助其完成传粉自交的有花植物,堪称最热带雨林的兰花,而‘香荚兰’高可达十多米,是最巨大的兰花。
但由于近年来大面积种植橡胶和茶叶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野生兰花生境恶化,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针叶石斛’在西双版纳野外就已灭亡,现已无法在野外找到‘针叶石斛’,只有标本馆里保存着一份难得的古老标本。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王晓静介绍,‘杏黄兜兰’是小编国特有种,极小种群植物,IUCN红色名录被列入极危(CR),它以其非常罕见的杏黄花色填补了兜兰中黄色花系,被赐予‘金童’的美誉。当初发现‘杏黄兜兰’时,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它的黄色实在太漂亮了,是一种非常纯正的黄色,而且花期特别长,所以在兰花展中多次获得金奖。“‘杏黄兜兰’在国际上每株卖价曾高达8000美元,因此很快就遭到了大规模掠夺性采集 ,在野外的数量降低得非常快,现在‘杏黄兜兰’已通过人工组培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扩繁。”
和 ‘杏黄兜兰’一样,许多野生兰科植物都因为漂亮的外观和稀少的数量走向灭绝。被IUCN红色名录列入极危(CR)的极小种群植物‘白旗兜兰’就是其中之一,最早发现于印度和缅甸的‘白旗兜兰’绝对算得上兰花家族当中最为珍稀的品种之一。因为在2003年小编国在云南普洱地区首次发现时,成年的植株只有10多株,可以说是濒临灭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说:“由于人们的喜爱,加之生境的丧失,在西双版纳434种兰花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兰花处于受威胁的状态。有的在野外已经灭绝,只有在小编们植物园里才能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也处于高度受威胁状态。如果保护好西双版纳的兰花,就保护了一半以上的受威胁物种,因此保护野生兰花迫在眉睫。”
据了解,第一位真正系统研究版纳兰花的人是北京植物所的科学家吉占和。他自1980年来到西双版纳研究热带兰科植物,就带着版纳植物园的年轻科技人员,历时11年对西双版纳地区兰科植物开展了七次系统和全面的野外调查,共记录到335种兰花,其中他一人就发现了14个新物种,190种为西双版纳的新记录种,50种为中国新记录种。之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学家在2011年到2013年间,又沿着吉占和先生的寻兰之路,翻越万水千山,走遍了版纳的每一座山,寻找各种兰花的踪迹,在此期间发现了‘勐远玉凤花’等4个新种和‘岩生玉凤花’、‘尖叶盆距离兰’等14个中国新记录种,最终把西双版纳的兰花数量定格为434种,同时通过进一步评估其处境,发现将近一半的兰花正走在灭亡的路上,全州3种在野外已灭绝,处于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兰花分别有15种、82种和124种。
回归指的是将一种濒危物种材料,放在合适的生境内,让它在天然生境中安静的生活,被认为是种群恢复的一种形式,对于已处于濒危状态的野生兰花种群恢复的希望。中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再生种研究组刘强告诉记者:该园在大量的基础性研发工作的基础上,在日前举办的以“自然之兰——大自然的馈赠”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名园名花展”上,开展了兰花回归野外工作,选择‘凤蝶兰’,‘多花脆兰’和‘钻喙兰’三个通过无菌播种而扩繁、比较耐旱的品种,向勐仑镇曼边村等周边村寨的70名村民代表赠送了200株兰苗,让他们通过参与实施兰花回归,了解目前在野外面临威胁的兰花,唤起公众兰花保护意识。
该园科学传播与培训部部长王西敏说:“小编们通过科学方法培育出的兰花苗,让公众参与回归,让大家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这比单纯的告诉他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加有意义,更加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