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莴笋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茎用莴苣,具有相当的种植价值和市场效益。但是,在莴笋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如菌核病、白绢病、褐斑病、黑斑病、灰霉病、锈病、霜霉病等,严重危害莴笋的产量和质量。如我们所知,防治病害的前提是对病害的识别,现将莴笋病害的图片大全介绍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识别莴笋的不同病害。
图:莴笋
一、莴笋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为害寄主根茎部,多在莴笋生长中后期发病,植株染病后外叶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蔫枯死。病部多呈水渍状软腐,在病组织表面产生浓密白色霉层,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常造成植株成片坏死瘫倒。
二、莴笋白绢病
莴笋白绢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部。叶柄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并不断扩展,湿度大时病部湿腐,并长出白色菌丝体,后产生红褐色球形菌核;茎部发病与叶柄发病相同。
三、莴笋褐斑病
莴笋褐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小点,逐渐转变成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水渍状,中心有灰白色小斑,病斑易穿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灰褐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多个病斑扩大汇合形成大型坏死斑,致叶片枯死或腐烂。
四、莴笋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在不同条件下病斑大小差异较大,具有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病斑易穿孔,通常在田间病斑表面看不到霉状物,后期病斑布满全叶。
五、莴笋灰霉病
此病在各生育期都可发生,苗期发病,叶和幼茎呈水浸状腐烂,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定植后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和茎基部,受害部位初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扩大后呈褐色,病叶基部呈红褐色,形状各异,大小不等。茎基部被害状与叶柄基本相似,病斑绕茎—周即腐烂,随后地上部茎叶凋萎。空气潮湿,叶和茎腐烂部均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多由下向上发展,可引致整株腐烂。
六、莴笋锈病
莴笋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至橘红色的小斑点,叶背产生隆起的小疤斑,后期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为害严重时叶片枯死。
七、莴笋炭疽病
莴笋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柄。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水浸状近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后扩展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易穿孔;叶柄发病产生椭圆形至梭形黄褐色凹陷斑,湿度大时病部易湿腐。
八、莴笋褐腐病
莴笋褐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缘出现坏死小褐斑,后逐渐向叶内扩展成不规则形深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导致叶片腐烂。
九、莴笋霜霉病
莴笋霜霉病全国所有种植区几乎都有发生,严重时大量叶片枯黄、坏死,削弱植株的长势,引起减产。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开始叶面出现水浸状小点,逐渐发展为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后来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可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干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