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花网 > 知识
斑竹的栽培技术

由爱花网分享到 发布于2025-02-19 来源于知识

选地整地
整地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后期造林的质量以及成林速度。最好选择全面整地,即把种植地都耕翻一遍,深度为40厘米,除去林地中的杂物,如石头、杂草等。若土壤过于粘重、存在大量的盐碱土或建筑垃圾,需对土壤进行改良。一般可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填客土等措施来改良土壤。整地后,开始挖种植穴。通常,径竹密度为2-3株/平方米,行距保持50-60厘米,栽植穴的大小标准为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
栽植时间
一般春季3到5月份开始发笋,6月份斑竹基本结束高生长。同时,抽枝长叶,到8-9月份开始大量长鞭。当11月份的时候,由于温度下降,斑竹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变慢。到翌年2月,气温逐渐回升后,斑竹也慢慢恢复生理活动。因此,斑竹最佳的栽植时期应是当年10月到翌年2月,特别是10月份的“小阳春”为最佳时机。在11-12月份种植斑竹,起苗时,每株保持进鞭5厘米,走鞭15厘米,虽然雨水不多、天气干燥,但斑竹的生理活动较弱、蒸腾作用也较弱,因而栽竹成活率也很高。简单来讲斑竹的生长规律为:春出笋、夏行鞭、秋孕育、冬休眠。
修渠浇园
按照斑竹生长规律,立春后要浇催笋水。等到笋尖出土后,即停止浇水,并将水口堵严。当竹笋长了约30-50厘米的时候,要浇拔节水。幼竹时期,要浇好行串水。8到9月份,气温逐渐降低后,斑竹上部制造养分也慢慢减少,竹节长出侧芽,形成胚胎,因此,要浇孕育水。11月份,斑竹进入冬眠期后,为了保障胚芽顺利越冬,要浇好保胎水。
培土垫埂
竹鞭行串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进行。如果土壤肥沃、疏松,竹鞭就会长得粗大,竹笋长势也就良好。竹林培土垫埂可以让林中杂草、落叶和土壤充分混合,更快腐烂,提高土壤肥力以及疏松度,从而促进竹鞭发育。同时,还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物性,增加林地的有效利用面积。通常,培土垫埂选在冬季伐竹后进行。埂宽约30-40厘米,高度为30厘米,保证畦床平坦,方便浇水。
施肥管理
通常,要以农家肥、绿肥、嫩肥、垃圾肥为主。结合斑竹需肥量,合理确定施肥量。粗肥与农家肥可选在冬天培土垫埂的时候进行。当垫埂的时候,将其施入,然后盖上土。速效肥中的N、P、K等要结合斑竹生长的需求量在斑竹生长季节进行,主要在笋前施入,要注意把握施肥量。其施肥方法为:①开沟、挖穴,然后施入速效肥;②将肥料稀释后再灌入竹笋或幼竹;③在竹杆基部注射针剂,既能为其增肥,还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TAG标签: 斑竹

猜您喜欢

Copyright © 2019 网站地图 xml TAG标签 苏ICP备10021695号 by 花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