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en/}
{dede:field name=xueming runphp='yes'}@me=empty(@me)?'':'
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兰花草属:鸭跖草属科:鸭跖草科生长环境:喜温暖,喜弱光成长温度:18-30℃花语:希望、理想风格输出
}
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鸭跖草形态特征
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鸭跖草生长习性
常见生于湿地。 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有点湿就可以生长,如果盆土长期过湿,易出现茎叶腐烂。
鸭跖草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热带,少数种产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产13属49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尤以西南地区为盛。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鸭跖草栽培技术
播种方法
鸭跖草用种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育苗。播种前用25~27℃温水浸种8~10小时后捞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育苗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开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温、湿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长。
扦插技术
鸭跖草的每个节都可以产生新根。将植株的茎剪下,在整好的田内按5×10cm的株、行距扦插定植。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照较强时,应搭阴棚遮阳,避免失水过多而使扦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分株技术
春季在地上部分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块根可分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田间管理
培养紫叶鸭跖草,一般每年春季换一次盆,盆土用园土加少量河沙即可。幼苗期放在具有散射光处养护,成株期放半阴处培养。虽然在室内光线明亮处也能生长,但长期置于室内光照较少处,则枝叶易徒长,叶片变薄而缺乏光泽,叶色变浅,因此,春、秋季节宜将花盆悬挂在中午受不到阳光直射的阳台或廊檐下,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保持盆土湿润。
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液肥。夏季放室内光照充足处,冬季悬吊在朝南窗前,则茎叶粗壮肥厚,叶面光亮。冬季要控制浇水,室温保持在10℃左右可安全越冬。枝条生长过长时应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摘心,促使萌发分枝,使株形发育圆整。此外,对其萌生的蘖芽应及时剪除,以利新枝生长旺盛,株形整齐。剪下的枝条可作扦插繁殖用。
病害防治
夏季易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片,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鸭跖草药用价值
性能
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功能主治
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①《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②《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③《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④《品汇精要》:去热毒,消痈疽。
⑤《纲目》:消喉痹。
⑥《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⑦《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复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③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④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⑤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⑥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⑨治喉痹肿痛:(一)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二)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⑩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⑪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⑫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⑬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
①防治感冒
取鸭跖草1~2两(鲜草2~4两),水煎2次分服。治疗130例,有效(1~3天内体温降到正常)109例,无效(4天以上退热)21例。预防以片剂(每片含干生药10.3克)内服,每日3次,每次2片;或用冲剂每日一包(含干草2两),开水冲服;亦可用煎剂内服。均连服4天。结果290人中无1例发病;而对照组(未服药)371人中,则有23人发病。
②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取鸭跖草每天2两,煎服。观察5例,平均退热及腮腺消肿时间为2.8天,头痛消失为1.4天,呕吐停止1.2天,平均住院4.6天。
③治疗麦粒肿
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或1段),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脸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结膜囊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共治61例,痊愈49例,好转7例。有的第1天见效,第2天痊愈。
鸭跖草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法
全草长至60cm,黄绿色,老茎略呈方形,表面光滑,具数条纵棱,直径约2mm,节膨大,基部节上常有须根;断面坚实,中部有髓。叶互生,皱缩成团,质薄脆,易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叶脉平行。聚伞花序,总苞心状卵形,折合状,边缘不相边;花多脱落,萼片膜质,花瓣蓝黑色。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法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散有多数草酸钙小针晶,长7-12μm;气孔略突起于表皮,副卫细胞平列4胞型。
理化鉴别法
(1)取本品粗粉2g,加水30ml,煮沸3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0.2%茚三酮乙醇液2-3滴,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溶液显蓝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20ml,水浴浓缩至干,加8ml甲醇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浓盐酸数滴,再加镁粉少量,溶液变红色。另取2ml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数滴,溶液显黄色。
@me = '';
{/dede: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