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的乔木或灌木,高 3-12 米,罕有达 20 米 。
形态特征:各部均无毛,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叶互生,纸质质地,嫩时呈淡红色,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长 4-10 厘米,宽 2.5-5 厘米,顶端钝或短渐尖,基部短狭或楔形,背面近缘常有数个圆形的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密集成长 4-9 厘米的顶生总状花序,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 。
生长习性:多生长在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 50-70% 时最适宜,气温低于 8℃时停止生长 。
分布范围:广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
主要价值:山乌桕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花是重要的蜜源,种子含油丰富,可生产肥皂、生物柴油和防水涂料等,蜡质假种皮可以生产蜡烛等;木材可制火柴枝和茶箱等。同时,山乌桕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南方的重要彩叶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 。
药用价值:根皮、树皮及叶可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具有泻下逐水,散瘀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症状,外用可治疗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