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学名:Cybidiun.goeringii cv. 'Song Mei'):全称宋锦旋梅。是中国春兰传统铭品,为梅瓣花的代表品种。花开梅瓣型时,三瓣特别紧圆,蚕蛾捧,刘海舌;有时亦能开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兰草强壮时偶有并蒂花。老叶多呈弓形,苞叶淡红色,叶色浓绿,叶幅较宽,叶尖钝。为春兰梅瓣型中杰出名种。因宋梅花品无可匹敌,在春兰中独占鳌头,所以被推选为春兰“四大天王”之首,并被人誉为“春兰之王”。
宋梅植物学史
传统铭品“宋梅”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绍兴宋锦旋氏选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当时取名“宋锦旋梅”,又名“锦旋”,现今兰界习惯称之为“宋梅”。古往今来,“宋梅”作为春兰梅瓣花艺的典型代表备受历代艺兰大家的推崇。它与“龙字”一道被誉为“国兰双璧”,与“集圆”、“龙字”、“汪字”一起被称为“春兰四大名种”,并被推为“四大名种”之首。在日本它还与“集圆”、“龙字”、“万字”一起被称之为“四大天王”。
1796年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中记有此种。可是书中收录的六种“兰上品”中却无此种。宋梅是梅瓣花的典型代表,又值瓣型学说创立的初始过程中,宋梅的出现理应得到艺兰界的重视,这在以后的理论与实践中己得到了证明。没有收录到《第一香笔记》中的原因可能有两种,其一,宋梅的出世为乾隆末期,也就是说在1796年《第一香笔记》成书前不久,朱克柔还没来得急将此品列进书中。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宋梅的选育时间应当接近1795年;其二,当时信息与交通的不畅。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品种出世与存世的记载发生偏颇,1811年的《兰蕙镜》、1816年-1865年之间吴传潭的《艺兰要诀》均末提及此种。最早记载“宋梅”的兰著应是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也就是说“宋梅”从出世到被载入兰艺史册其间经历至少在60年以上。
自《兰蕙同心录》到《兰蕙小史》,又从《兰蕙小史》到近代的兰著,几乎没有一部有关兰蕙书籍中不谈到这个“宋梅”的。历来兰家评价甚高,在瓣型理论中“宋梅”成其梅瓣花艺的代表种。然而这种楷模却是一个难能定格的范本。《兰蕙小史》中说:“开荷形水仙时居多;中草能开五瓣结圆梅。”。沈渊如父子《兰花》中虽将其定为“梅瓣”,但又说:“有时亦能开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中国兰艺三百问》己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宋梅可开五种花形,植株最强壮时开一梗上下两朵花,外三瓣收根放角而且十分紧圆,半硬蚕蛾捧,短圆如意舌。多株大苗可以开大圆梅瓣,外三瓣紧圆阔大,软蚕蛾捧心,刘海舌,舌上有鲜艳一红点,主瓣正中有一细红丝,俗称‘鹤顶红’。壮苗大草开梅形水仙。外三瓣呈长圆形,软蚕蛾捧心。放宕如意白舌,舌瓣正面净白,舌根部有红点。一般苗4-5株开外三瓣紧圆梅瓣,分窠半硬蚕蛾捧心,如意舌有红点2-3点。中苗开三瓣结圆梅,外瓣特别圆,紧硬蚕蛾捧心,舌圆而不放宕,花形小。《四明兰花网》贴出“宋梅”六种开品,《东方兰花网》贴出八种。
宋梅”贵而不娇,其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极强,为此虽历经战乱,却能连绵相传至今。“宋梅”于1928年东渡日本,并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尔后中国有关单位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宋梅”的“组培快繁”工作,至此“宋梅”的数量激增。圪今为止,“宋梅”在传统春兰铭品中是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品种了。
宋梅形态特征
宋梅花因种植芽变之差异,能开荷型水仙和梅型水仙。外三瓣特别紧圆,花瓣厚,周边薄,微微内卷,似镶边一般。瓣基严紧,瓣端微微突出。蚕蛾捧,刘海舌,舌上有不规则的红点,苞叶淡红色,兰草强壮时常开双花,花葶高,叶深绿,半垂,叶尖钝,叶幅较宽,叶面有光泽,叶姿之美难以喻,为春兰梅瓣中杰出名种。与万字、龙字、集圆一起列为春兰“四大开王”,并被推为“四大天王”之首。
叶片
叶长和叶幅:“宋梅”叶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但随着草的壮弱不同叶长会有相对的变化,有叶长达50厘米的“长叶宋梅”,“宋梅”的叶宽一般在1.2厘米左右,与叶片长度一样叶宽也是不能确定的,“宋梅”的叶长、叶宽不能作为确定品种的标准。
叶柄、叶梢、叶面等细部:“宋梅”叶柄紧收、叶幅中阔、叶梢钝尖,叶面有行龙,底叶呈船形这些特性是固定不变的。
整体株型:“宋梅”从整体株型看,每株叶片排列整齐,或高垂或底垂,弧度圆顺,风韵优雅。
叶芽
“宋梅”叶芽萌发出土之前,一开始芽体呈白色,仅芽尖微有红晕,随着新芽的发育膨大,内层叶鞘长出时,芽尖红晕也不断地扩散,并逐渐出现细丝状淡红色线,色泽由下而上逐渐加深。
“宋梅”叶芽出土后,叶鞘的色泽受光照影响,生成叶绿素,鞘色逐渐转绿,而附着在叶鞘上呈雾状和丝状的红色斑也不断加深,但由于光照的强弱不同,其色泽会有一定的差异。在叶芽长出最后两片鞘叶时鞘尖和新叶上头上会呈微透明状,俗称“白头”,这是梅瓣花的共同特征。
花芽
“宋梅”花芽的筋、麻、砂晕及壳色:“宋梅”花芽特征明显,细观筋、麻、砂晕可以用“空、活”两字概括。空,是指苞壳上的筋脉明显而透顶,正因为筋脉明显而透顶,筋脉与筋脉之间才会构成空隙来。活,是指苞壳上的砂晕浓重,正因为砂晕浓重才会彰显苞壳的鲜活。“宋梅”花芽的苞衣淡粉紫底苞尖带绿彩,筋、麻赤紫,苞衣由外往里层层增绿,“贴肉苞衣”阔大,绿彩浓艳且有白边。虽“宋梅”极易出现“三绿贴壳”,甚至“四绿贴壳”,但大部分“宋梅”只有1-2片绿贴壳。在出土前后至“透蕾”前,不同的生长阶段其色泽也会因光照的时间和强弱有所变化。
“宋梅”花芽的蕾形:“宋梅”花芽刚破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俗称为“鸡嘴”,其苞尖有“白头”。花蕾蕾肉底部和胞衣间有一定的空隙,俗称“下有空房”,蕾肉顶部和胞衣间亦有一定的空隙,俗称“上有空头”。在孕蕾中期,用手指轻捏花苞,可以感觉到花苞蕾肉底部和顶部都呈圆钝形,俗称“上下结圆”。在孕蕾中后期,可以看到随着胞衣内花朵的发育生长,逐渐上升将苞衣涨裂开来,在花蕾顶部形成“雀嘴”。而到了孕蕾后期,花瓣顶端透出胞衣,我们可以看到“宋梅”瓣缘有白边的特征。“宋梅”花朵朝天绽放,边绽放边起杆同时逐渐转头。
花朵
“宋梅”的不同开品:“宋梅”虽然是瓣型理论中梅瓣花艺的代表种,但实际上其开品却变化多端。经常见到的开品就有:标准梅瓣开品、荷形水仙开品、梅形水仙瓣开品、白舌开品、双花开品以及介于以上几种开品之间的变化无穷的各式开品。一般来说“宋梅”特壮大苗易开“双花”和“荷形水仙”;壮苗大草易开“梅形水仙”;矮壮中苗易开标准“梅瓣”;至于“宋梅” 唇瓣无红点的“白舌”开品并非是从“宋梅”中产生“芽变”得来的“素心梅”,“宋梅”常开“白舌”是品种特性,不能保持稳定。“宋梅”的不同开品还与种养环境、植料和养护管理有关,特别是“孕蕾”和“放花”期的水肥控制影响最大。如“孕蕾”期间充分“春化”适当“疏蕾”,“露嘴”时“荫放”,“拔葶”时盆内“扣水”并保证足够的环境湿度,利用光源调节花向,是能获得较好开品的。
“宋梅”的不同花色:“宋梅”花色一般呈俊俏鲜丽的嫩绿色,瓣质厚糯,瓣面有通透“玻璃质”感,细品之下,花瓣层次丰富,晶莹透亮,犹如翠玉。在不同的光照和管理下,“宋梅”的花色在保持相同质感的前提下其成色变化多端。光照过强过弱甚至是“套袋”和使用不同“光谱”的光线,宋梅”的花色会出现“老绿”、“翠绿”、“黄绿”、“白绿”、“乳白”甚至是“乳黄”等变化,这些变化在恢复正常管理后就会还原。“宋梅”会有少量开品在其外瓣的中心出现断断续续的红丝。如单单出现主瓣正中,部分兰友称其为“鹤顶红”。出现这样的色线会让“宋梅”瓣色失去纯净感,实属不雅,所幸这样的色线只是偶然的现象。
“宋梅”的花茎:“宋梅”的花茎是春兰中典型的细高杆,通常都能花开出架。茎高与养护管理有关,也与“绿贴壳”的数量成比例,“绿贴壳”的数量越多花茎也就越高。花茎色泽与苞衣色泽的变化相似,花茎自绿底缀紫红筋、色鲜彩的苞壳中抽出。随着花茎的伸长,可以看到“宋梅”的花茎呈绿底缀紫红晕,顶上一节花茎转为翠绿色。花茎的色泽会因莳养管理等外因其色泽深浅有一定的变化,有时花茎会呈翠绿色或白绿色,仅茎节留有红晕。
“宋梅”的捧:关于“宋梅”的捧,几乎所有兰著一致认为是“蚕蛾捧心”。然而在事实上,“宋梅”的捧并非简单的如此一笔带过,能经常看到的宋梅”捧瓣的形状有:捧兜较厚硬,但捧瓣尚能分窠或分头合背,唇瓣较短小,中宫略感紧小的“分窠半硬蚕娥捧心”;还有捧瓣质地较软糯滋润具肉质感,两片捧瓣分窠却合抱端正,圆润而光洁,捧心顶部不露鼻背,捧心侧面不见舌腮的“软蚕娥捧心”。除此外,还可以偶尔见到捧心厚硬,捧瓣连肩搭背,舌瓣尖小,中宫紧缩的“硬捧宋梅”。但无论“宋梅”的捧心如何变化,其特征还是有迹可寻的,首先“宋梅”捧头有象“握拳”时凸出的关节一样的机理。其次“宋梅”捧瓣根部有与外三瓣相似的中厚边薄,犹如白色裙边般的特征。
“宋梅”的舌:“宋梅”的舌的形状与捧瓣结合构成“宋梅”各式各样的中宫。我们能经常看到的“宋梅”舌的形状有:大小适中、短而圆正的“刘海舌”和放宕适度的“如意舌”,当“宋梅”开“拳头捧”时还可以看到退化到犹如“雀舌”的唇瓣。“宋梅”舌面上的色斑,有时只有一小红点,有时其正面净白仅舌根部有红点,但大部分“宋梅”舌面上的红点不规则。
“宋梅”的香气:“宋梅”的香气为江浙春兰典型的幽香。这是一种奇特的香气,大凡欣赏过“宋梅”开花的人,都会被那种“着意闻时无处觅,传香却在无心时”的幽香所深深地吸引。然而,这种幽香并非是固有的,它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才会释放。按老法以腐植土种植并施有机肥,要比以硬植料施无机肥的温室苗其香气更甚。
宋梅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宋梅是园艺品种,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宋梅栽培技术
植料与盆
配制营养齐全的植料是促使宋梅健康生长开花的基础,植料配制要在透气、沥水、养分全上下功夫。植料配方是:精洗草炭25%、植金石20%、仙土15%、柳树皮10%、蛇木15%、麦饭石5%、砖粒10%,用此植料养兰服盆快,生长健康,开品好,香气浓。 用盆最好是火烧的高桶泥瓦盆,或者是宜兴出的芝麻砂高桶盆,盆不易过大,只要兰根能在盆中舒展开就行。每盆养6苗草左右最合适,兰株要具备老、中、青三结合,这样能年年见花,切记用新盆要水泡(退火)2天以上,旧盆要洗净清毒后再用。
光照
早上的阳光最有利于宋梅的生长,而且是越早越好,最好是曙光一现便可照在兰株上。因晨光是影响兰花生长和开花的主要因素,兰花对上午10点以前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最为活跃。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把宋梅放在有晨光的地方,每天照上2-3小时,很有利于生长,使它年年有花。
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是养好来梅的必要条件,将宋梅放在良好的通风环境处非常重要。特别是夏天的闷热天气,必须将宋梅放在阴凉通风处,只要能安全度更可以说养兰就算成功一半。通风能给兰株提供新鲜的空气,可加速光合作用,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促进兰株生长健康。
浇水
浇水是养好宋梅成败的关键,古人说:“交人交心,浇花浇根”。“兰喜雨而畏积,喜润而恶湿,喜干而忌燥”。在莳养中有四点浇水方法:
要根据盆的大小,兰株的生长状况、通风条件的好坏、植料的粗细、温度的高低等诸多因素来定浇水的多少。
浇水不可固定时间,应该经常观察植料的干湿情况,掌握浇水时机,干则浇,浇则透。
浇兰的水温度要与兰盆内的温度尽量相同,不能温差过大,特别是夏季和冬季更要注意。
常年浇水要用干净的天落水(雨水,雪水),最好不用自来水,坚决杜绝污染水。
宋梅植物文化
兰史定位
中国的兰文化融入了儒教、道教、佛教的内涵,“宋梅”外三瓣紧圆,色绿质糯,白边与紧边突出,收根细,圆头端有尖锋,平肩,蚕蛾捧、刘海舌。中宫与外轮圆紧端正,花平架或出架。苞叶淡红,“上三彩绿壳”,花蕊朝上,随绽放而转头。花色翠绿而娇丽,花形久开不变。幽香馥郁,风神独绝,恰是人格花的代表,蕴含着中国兰文化的精华。寄托着人们对圆满、清纯、理想的追求。
首先应感谢宋锦旋这位老辈艺兰家。宋锦旋据说是位以经营茶叶、棉布为业的爱兰人,是绍兴王化宋家店人。绍兴历史上是古迹众多、人才辈出之地,稽山鉴水、古越雄城,沈园遗韵,山阴路上 ,雨中兰亭,酒肆茶坊、三味书屋无不散发着文化浓郁的气息;绍兴更以“名人荟萃”而著世,大禹治水丰功伟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书法圣人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放翁,巾帼英雄秋瑾,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英才辈出,数不胜数,令人敬仰。宋锦旋在绍兴的兰文化史上和中国的兰文化史上也是麒麟阁里千古流芳之人。
传说“花仙子夜半来托梦,宋锦旋绊石得宋梅”,在民间广为流传。“宋梅”据说产自绍兴会稽山中,会稽是四明山脉的一部分,原名茅山,亦名苗山。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东巡苗山,在这儿会聚诸侯,论功行赏。据说历史上绍兴共流传过300余品兰花佳种。四明山脉是名兰佳蕙层出之地。也只有这样的灵山秀水方能孕育出“宋梅”这样的佳种来。“宋锦旋梅”又名“宋梅”、“锦旋”。传统名品中有“赛锦旋”这个名品,其实就是“桂圆梅”,民国初绍兴朱祥保选出,外三瓣短圆,合背半硬捧兜,小刘海舌,舌上有暗红圆点,一字肩。葶高,花品端正。叶半垂,喜阳,不易花。属于春兰老八种之一。类似名称的还有一个“红宋梅”,其实就是“红跃梅”;1984年绍兴棠棣徐红跃在镇海亚浦掘得,后卖给金定先,诸建华,又称红宋梅。特征:外三瓣收根圆头,紧边,瓣厚色泽绿。蚕蛾捧,如意舌,舌根部赤紫色。肩平,花容端正。
“宋梅”与“龙字”,是国兰双璧;是四大名兰与四大天王之首。古往今来,艺兰大家推崇备至,近代兰著介绍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