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旦木并非普通的 “杏仁”,它来自蔷薇科桃属中型乔木或灌木 —— 扁桃。作为古老且独特的果树,巴旦木在植物学、食用及经济价值上都别具一格。
植物形态
巴旦木树高 3 - 6 米,树干短,多分枝。树皮呈灰褐色,有裂痕。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3 - 6 厘米,宽 1 - 2 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瓣白色至粉红色,呈长圆形,花期 3 - 4 月。果实为斜卵形或长圆卵形,扁平,长 3 - 4.3 厘米,直径 2 - 3 厘米,被短柔毛;果肉薄,成熟时开裂;核卵形,表面光滑,具蜂窝状孔穴,果期 7 - 8 月。
生长习性
巴旦木喜光,适宜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生长,年日照时长 1800 - 2500 小时为宜。它耐寒,能抵御 - 20℃左右的低温,但花期遇低温易影响坐果。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生长最佳,不耐水涝。
营养价值与用途
巴旦木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 E、镁、锌等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血管健康,维生素 E 是抗氧化剂,能延缓衰老。巴旦木既可生食,口感香脆,也可用于制作糕点、糖果等食品,还能榨取食用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医药领域,也有一定药用潜力。
种植分布
巴旦木原产于中亚、西亚地区,如今在全球广泛种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主要产区,在中国,新疆是巴旦木的主产地,喀什地区尤为集中,当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为巴旦木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