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形状
攀援草本;根多年生,肥大,纺锤形或近球形;茎、枝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后毛渐脱落变近无毛。叶柄长3-10厘米,被同枝条一样的毛被和腺鳞;叶片膜质,卵形心形、三角状卵形或阔卵状心形,长12-23厘米,宽5-17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心形,弯缺半圆形或近圆形,深2-3厘米,宽3-4厘米,边缘微波状,由于小脉伸出而有小齿,有缘毛,叶面绿色,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老后毛渐脱落变近无毛,叶背淡绿,被短柔毛和混生黑色疣状腺鳞;卷须稍粗壮,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近无毛,2歧,在分叉点上下同时旋卷。
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6-10朵花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序轴长7-13厘米,像花梗、花萼一样被短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花梗稍细,长5-15毫米;花萼筒宽钟状,长4-5毫米,上部径8毫米,喉部常具3枚长圆形、长约3毫米的膜质鳞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长约4.5毫米,基部宽3毫米,先端钻状尾尖,具3脉,脉稍隆起;花冠黄色,被黑色腺点,裂片5,长圆形,长1-1.5厘米,宽7-8毫米,先端锐尖,常具5脉;雄蕊5,插生于筒的近基部,两两基部靠合,1枚分离,花丝基部膨大,被短柔毛,长约4毫米,花药1室,长约3毫米,药室S形折曲。雌花单生或2-5朵集生于6-8厘米长的总梗顶端,总梗粗壮;花萼和花冠比雄花大;退化雄蕊5枚,长2-2.5毫米,成对基部合生,1枚离生;子房长圆形,长10-12毫米,径5-6毫米,基部钝圆,顶端稍缢缩,密生黄褐色茸毛,花柱短粗,长2.5毫米,柱头3,膨大,镰形2裂,长1.5毫米。
果实球形或长圆形,长6-11厘米,径4-8厘米,初密生黄褐色茸毛和混生黑色腺鳞,老后渐脱落而仅在果梗着生处残存一圈茸毛,果皮较薄,干后易脆。种子多数,淡黄色,近圆形或阔卵形,扁压状,长15-18毫米,宽10-12毫米,基部钝圆,顶端稍稍变狭,两面中央稍凹陷,周围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微波状缘檐。花期5-7月,果期7-9月。
内部结构
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浅棕色。种子扁圆形,多数,长约1.5cm,宽约1.2cm;浅红色至棕红色,两面中间微凹陷,四周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槽。气微,味甜。放置时间长了会有粉末,为果糖结晶形成。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小表皮细胞,外果皮为1列扁小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厚4-12μm,气孔微向外突;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毛或基残基。中果皮外侧为4-6列圆形或切向延长的确良薄壁细胞;向内为6-9列石细胞层,细胞呈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紧贴石细胞层内侧,为数列大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壁略厚、具壁孔。其内数列七壁细胞常皱缩或颓废;维管束双韧型,常两个内外相连稀疏散布。内果皮为1列扁小的落地壁细胞。
种子横切面:表皮在种子扁平向的上下部位,为1列棚状细胞,长205-280μm,宽12-30μm,左右两侧表皮细胞粘液化,其内为数层切向延长的薄壁组织。在栅状细胞下层为数层厚壁纤维和大型石细胞层,近种仁处排列成环。内表皮为1列扁小细胞。胚乳细胞1-2列。子叶细胞含脂肪油滴。
生长环境编辑 播报
罗汉果生长在海拔300~1400米亚热带山坡林下、河边湿润地段或灌木丛林中,在长期的个体发育中,对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罗汉果属短日照作物,每日只需7~8小时光照,喜湿润多雾、阴凉,要求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空气相对湿度75~85%,雨量充沛、均匀,年降雨量1900毫米左右,忌积水受涝。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深厚且湿润的土壤。不耐高温,气温22~28℃藤蔓迅速生长,高于34℃植株生长不良,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